峨港村

昌江县村官杨浩:将青春播撒在农村大地
发布时间2016-01-26

  昌江县村官杨浩:将青春播撒在农村大地

  在“中国最大的黎族村庄”昌江县乌烈镇峨港村,有一位性格豪爽,为人诚实,精明能干,整天走村串巷的村官,这就是我们的主人公——昌江黎族自治县峨港村党总支书记助理杨浩。峨港村位于乌烈镇中偏北部,是全国黎族人口最多的黎族村庄,全村总人口11352人,总户数2334户。近几年来在杨浩同志的推动下,该村依托优质田洋优势,引进昌江广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峨港田洋建有3800亩蔬菜种植基地,村经济发展、社会事业、村风村貌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务实苦干,赢得信任

  到任伊始,村里很多东西对杨浩来说都是陌生的,所接触的人和事与他想象中都不相同,农村工作他更是了解甚少,既不知道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事多繁杂,也不知道新农村建设工作任重道远。当时,他只想着农村才可以更好锻炼自己,且因为自己也来自农村,对农村也有着深厚感情,所以也就没有多想,凭着一腔热情就开始了工作。为了更快融入新工作,他主动联系了镇驻村领导及峨港村书记,请求尽快参与到他们的工作中去,同时积极参加村里的大小会议及相关事务,如冬修水利工作,卫生整治工作,西环高铁征地,低保户、贫困户走访,农保农合征收工作、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等,通过“民情卡”“连心簿”的走访和计划生育工作走村入户与村民交流,拉家常。他不仅把工作做好,还最大限度的掌握了各家的基本情况,收集了群众的意见,建议,更重要的是他赢得了群众和村干部的信任,为开展工作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明确责任,乐于奉献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他经常挂在嘴边。作为出生于农村的他来讲,更能够深刻的感受到老百姓的不容易,所以他在日常工作中始终把老百姓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就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收缴工作来说吧,为了让农民朋友都能够了解这项政策,享受这项政策他与村两委班子通过召开村民组长会议和发放宣传单等多种方式方法大力宣传这项惠民政策,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由于峨港村人口较多,而且还有不少村民对这一政策还存在疑虑。做起工作来还是比较困难的。从征收养老保险的工作任务下达开始。他就坚持每天早上7点起床,骑车去村里。在征收养老保险的过程中,他一边给村民做资料登记,一边给那些不了解政策的群众做思想工作。他告诉群众,这是国家出台的一项惠农政策,政府是不会骗老百姓的。他还把不同的缴费档次等一系列群众关心的问题一一告之于群众。就这样,他持续工作了两三个月,由于连续登记,他的手在登记的过程中常常感觉到酸麻,他却说“想到能为群众做些实事,心依旧是暖和的”。在他和村两委的共同的努力下,峨港村去年的新农保参保率位列全镇之首。

  突破难题,改变面貌

  杨浩把为村民办实事、谋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最高目标,努力找准发挥作用的切入点,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克服重重困难,使峨港村在短短几年内发生了巨大变化。来到村里的第一天,杨浩发现峨港村委会办公楼,因原村址面积小,建设时间早,无党员群众活动场所等原因,旧村委会已经不能满足群众办事和开展文娱活动的需求。于是他积极与村干部协商,争取多方支持,于2014年4月16日,在镇政府办公楼三楼会议室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会议讨论峨港村委会办公楼配套建设资金问题,并决定峨港村委会新办公楼选址于峨港村王明塘南面,总建筑面积为900平方米,预算约为185万元。其中县委组织部出资80万,县文体局出资25万,余款80万村级自筹。为了做好峨港村办公楼建设工作,会议表决了关于峨港村委会办公楼配套建设资金的决议,决议从西环高铁项目征地土地补偿款(集体部分)中安排80万填补建设缺口资金。此后,建设新办公楼的工作就如火如荼的开展,到今年7月份一座崭新的办公楼已经开始使用。新办公楼的建成,彻底解决了村无便民服务场所和党员活动室不达标的问题,全体党员和群众从此有了新的服务活动阵地。峨港村内出行难、照明难,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面对这种情况,杨浩积极同村书记协调通过“一事一议”项目将该村各巷道共立起90盏路灯,大大改善了村民夜间出行不便的问题。同时,新建水泥路约2公里,重点解决了该村1队、2队、8队、11队、12队、15队六个队村民的出行难问题。为给群众一个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做好村里卫生整治工作,杨浩积极跟两委干部协商表决通过了15万元卫生费用于村内卫生环境整治。

  抓住机遇,促进发展

  机遇总是跟伴着敢于挑战的人。在镇委镇政府的大力引进下,武汉广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即昌江广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了在乌烈、峨港万亩田洋创建常年瓜菜种植基地的开发进程。峨港村是该项目创建的主要选址,届时会有高效的现代农业技术引进来。这是发展村民经济的一次绝佳机会,不仅有利于形成“一村一品”,也有利于增加村民收入。但是,更大的问题也同样摆在杨浩面前。在当地,群众一直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的传统水稻种植模式,现在要犁崩田埂,发展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很多人一时难以突破心理关,许多村民害怕会因为田埂的消失使得子孙后代无法再收回土地,这给基地前期建设工作造成极大的阻碍。为把农村土地依法流转,适度规模开发高效农业,他在镇领导的支持下和村两委干部一起依法破解农村土地流转难题,扎实推进乌烈、峨港万亩田洋“菜篮子”常年瓜菜基地租地工作。在创建过程中,他多次参与组织全村队长干部及村民代表约175人次分批到省内现代化农业发展较好的东线城市三亚、乐东、陵水等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考察学习,学习现代农业种植、管理、销售等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打开眼界、增加见识,增强大家对广地常年“菜篮子”基地建设的信心。

  目前,在峨港田洋已建成3800亩蔬菜种植基地。项目预计占地面积5000亩(分两期开发),总投资4516万元,蔬菜年总产量25000吨,年产值约1.5亿元,年利润1600万元。主要种植广东菜心、日本芥兰、美国毛豆、台湾毛竹、韭菜、韭菜花、韭黄、辣椒、甜玉米、番茄、青瓜、苦瓜等30多个品种瓜菜。项目还配有田头冷库、蔬菜挑选车间、办公及宿舍生活区、农机维修车间及仓库等相应配套设施。通过龙头企业的引进,该村在基地务工的人员逐年上涨,工资性收入的比例明显提高。就拿该村村民符斌来说,他在广地公司做长期工,负责管道维护,月工资2400元,没出租土地前,以种植水稻为主,种植水稻年收入5000元(按亩产水稻1000斤,每斤2.5元计算),出租水稻后,地租费年950元,加上在公司的务工费月2400元(一年共收入28800元),全年收入29750元,比没出租土地前的5000元增收了24750元。

  这就是杨浩,一个踏实做人,努力做事,积极带领广大群众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层大学生村官。他常说:“农村是最美丽的地方,农民是最淳朴的人,做村民的贴心人,是我不变的心愿。”以百姓心为心,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谦虚谨慎,脚踏实地,峨港村各个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脚印,他无怨无悔的为村民付出汗水和心血,他的青春将更加多彩!

  (来源中国青年网    时间:2015-09-18     http://cunguan.youth.cn/2015/0918/2123053.shtml)

 
主管单位:昌江县黎族自治县组织部   Copyright 2015 All Reserved   ICP号:琼ICP备15001852号-1
地址:海南省昌江县石碌镇昌江大道县政府办公大楼 邮箱:cjdjw@163.com — 海南信息岛技术支持 —
琼公网安备46902602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