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民政创新扶贫救济模式助力发展农村经济
种下果苗种下希望(艾文 摄)
2014年6月30日上午,昌化镇耐村的郭马利、郭贵思、尹琼顺三位农民来到昌江黎族自治县民政局,向林素英局长请教如何申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事情。
申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工商部门的业务,三位农民怎么来民政局咨询呢?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今年年初,在开展“我为农民增收办实事”活动中,为了落实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的“双特”救助工作要求,县民政局于1月28日组织了5个调查小组分赴7个乡镇,对全县因大病、因灾、因意外、因学等原因遭遇特殊困难的72户群众进行入户调查,详细了解其致贫原因、经济来源、困难程度等情况,并为每一户人家发放了500元慰问金。
调查慰问活动结束后,县民政局班子成员召开了一个碰头会,从发现的问题入手,分析贫困成因,研究帮扶对策。会议认为,政府对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重大疾病、严重意外伤害与意外事件等各种临时性、突发性情况,并在依照规定全面享受了其它现有的各种社会保障、救助和帮扶后,基本生活依然无法保障的城乡特殊困难家庭给予特别救助(即“双特”救助),目的在于主动承担政府责任,依法推进社会救助工作,充分发挥社会救助保障民生的兜底性作用。要想把好事做好,包括民政部门在内的相关职能部门必须各尽职守,协同配合。随后,在县委书记严朝君指示下,县民政局起草了《昌江黎族自治县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特别救助暂行办法》,报县委县政府同意,于3月21日对外公布,并通过报纸、电视、网络以及印刷宣传册等方式,向全县人民广而告之。
“双特”救助办法出台后,受到人民群众热烈欢迎。截止6月下旬,县民政局受理登记申请“双特”医疗救助21例,办理办结14例,救助金额384393元,工作开展得紧张有序,富有成效。
《昌江黎族自治县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特别救助暂行办法》施行20天之后,4月10日,由县扶贫办起草的旨在对城乡特困家庭“帮生产帮生活”的“双帮”政策——《昌江黎族自治县2014年城乡特困户双帮活动工作实施方案》报经县委县政府同意后开始施行。如春风拂面、像出征号角,从城镇到乡村,令人耳目一新的“双特双帮”为一个个曾经陷入迷途的生命扬起了风帆,让一个个曾经唉声叹气的老人和孩子走出生活困境,重启梦想之旅!
在一项项措施快速施行的过程中,县民政局决定,以昌化镇耐村为试点,创新救济扶贫模式,通过引导村委会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和指导农民创办专业合作社,一步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年年鼓满农民的腰包。县民政局这种做法,是将“一对一”放大成为了“一对十”、“一对百”,乃至“一对千”,是对“双特双帮”政策的精彩诠释,是实现彻底消除贫困、实现共同致富的可靠途径。
耐村是贫困人口比较多的村庄,现有人口609户3568人,享受低保的有51户149人,正在申请低保的有12户32人。该村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农民勤劳朴实,渴望发家致富,但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思想观念落后,守着优良的自然条件,却迟迟未能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县民政局班子经多次调研,反复优选推荐项目,确认种植莲雾、龙眼等高效果树是帮助耐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5月23日,在县民政局见证监督下,耐村村委会与贫困户郭马利签订了果园开发协议书。协议约定,村委会供地,郭马利投劳,县民政局负责平整土地、修建水泥铁丝护栏、提供种苗肥料,进行技术指导,收益按四六分成,即村委会得四,负责果园管理的郭马利得六,合作期10年。县民政局要求村委会必须将所获利益的绝大部分,用于资助特殊困难群众,重点是农村五保户、孤老、孤儿、低保家庭、重度残疾家庭、重点优抚对象、失独家庭等。
为了进一步拉近党员群众的距离,密切党群关系,6月13日,林素英局长组织全局10多名党员干部,会同耐村两委干部,在已经平整好的土地上种下了230株莲雾,并将200余株树苗分发给30多名党员干部,让他们分户栽植,绿化美化家园,鼓励他们发展庭院经济,促进生态效益与农民收入双丰收。当天,由县民政局邀请的果树种植专家手把手向郭马利传授了莲雾树的种植要领及管理技术。
据了解,县民政局推荐在耐村种植的莲雾,是昌江本地知名品牌“德和”莲雾,超市零售价每斤24元,农贸市场零售价每斤不低于10元。该品种种植周期短,树龄2年即可产果,平均每株可结果30公斤左右,每株果树年产量可达1200元,这种莲雾树被昌江果树种植户形象地称为“摇钱树”。
据悉,目前昌江县城乡低保对象共有5278户15410人,月发放低保金290万元。其中城市低保2419户7540人,保障标准为350元,月发放低保金189万元;农村低保2859户7870人,保障标准为230元,月发放低保金110万元。低保对象脱贫致富,任重道远。
(来源:昌江新闻网 特约记者黄玉宁 通讯员艾文 林朱辉时间:2014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