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碌镇

黎族牛皮凳
发布时间2016-04-20

  昌江黎族牛皮凳: 默默传承的民间手艺

  

  牛皮凳的成品和半成品。 陈耿 摄

  海南民间绝艺

  3月的昌江大地,乍暖还寒,霸王岭下,昌化江畔,木棉花开依旧,艳色未减,以最直接的热情,欢迎和拥抱前来观光旅游的岛内外游客。

  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到来之前的两个月时间内,接到昌江县政府3000张牛皮凳扶贫订单的石碌镇水富村村民,每天都忙于牛皮凳的备料和加工。此间海南日报记者两度前往水富村,观看黎族牛皮凳的制作过程。

  有些记忆,包括手工艺技能,是深入到了情感和基因深处的,哪怕远离了原住地多年,只要条件允许,它们随时都会被激活,就像在秋冬季节枯干的小草和落叶的乔木,春天一到,一旦土地湿润,气温上升,就会迸发出新绿。

  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水富村恐怕是昌江最年轻的移民村,但它有一个古老而不复存在的名字——牙迫,早先位于大山深处的王下乡,后来由于人多地少,交通不便,村民难以脱贫,2002年才整村迁至现址。迄今,村民仍然能熟练地制作传统的牛皮凳。

  林亚遵是牛皮凳制作能手,现年73岁,不过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他从小就见过村里的长辈制作牛皮凳,也动手做过牛皮凳,但投入时间和精力制作是2001年从王下乡信用社退休之后。

  林亚遵在制作牛皮凳的主体框架——用细藤条将粗藤条和上下两个圆木框连接起来。 陈耿 摄

  老孤儿留着旧牛皮凳

  3月8日下午,海南日报记者在水富村第一次见到林亚遵时,戴着胶质手套的他正熟练地用细细的藤条,捆绑和加固牛皮凳的主体框架。这样的框架备上20个左右,他就会在次日赶集,买回一张牛皮,邀上村里七八个村民,一起完成工作量最大的环节——绷牛皮。

  记者一边看着林亚遵做牛皮凳,一边跟他闲聊家事。

  林亚遵曾是个苦命的孩子。不到一岁,父亲就去世了,未满十岁,母亲也见背,由堂兄林亚精照顾长大成人。林亚精现年86岁,由于年纪老迈,经常卧病在床。

  成年时,林亚遵连一张坐下吃饭的凳子都没有,同村长辈韩亚时(已故)见他可怜,在一次批量制作牛皮凳时,对他说:你去找一块可以做凳面的牛皮来,我给你做一张凳子。当时,林亚遵第一次认认真真地注视韩亚时加工牛皮凳的全部过程。

  就这样,林亚遵拥有了此生的第一张牛皮凳,半个多世纪来,一直爱如珍宝。前两年,固定牛皮的藤条老化腐烂了,林亚遵才换上新藤。

  韩亚时和林亚精都是林亚遵的恩人,也是传授他牛皮凳加工技艺的师父。

  单打独斗+集体协作

  制作一张牛皮凳,除了牛皮(水牛的或黄牛的皆可),粗细两种规格的藤条和一种黎语称作“赛胜”、成形性较强的乔木,也是必不可少的原材料。要做凳,先备料。如果在农贸市场上买不到,就到山上找,甚至要回到王下乡的山里找。

  据林亚遵介绍和用卷尺丈量,水富村出品的牛皮凳的规格,有高、矮两种,呈上窄下宽的圆柱形。矮的是传统规格,林亚遵珍藏的那张就是标准配置,高25厘米,凳面直径28厘米,底座口径35厘米;高的是近年应定制者的要求而改良的“升级版”,让个子高大的人坐上去更舒适,一般高43厘米,凳面直径32厘米,底座口径39厘米。

  材料购买回来后,制作者就要根据预先想要的高度,先将直径2厘米左右的粗藤条,等分拗折,再绑起来,晒干或自然风干;较细的藤条直径在0.5厘米左右,一部分保持原样,一部分对半剖开,自然晒干,留待后用;至于乔木“赛胜”,则先剥皮,然后剖开并刨成3.5厘米宽、0.8厘米厚的尺寸,再箍成圆形木框,在阳光下晾晒至全干。

  晾晒至干的藤条和木框,将被集中到厨房简易的杂物架上,接受烟熏,越久越好。“这样可以防止虫蛀,比用什么防虫药都管用。”林亚遵告诉记者。

  需要做凳子时,主人就取下藤条和木框,用对半开的细藤条,将粗藤与一上一下、一大一小两种木框连接绕紧,粗藤起着承重的作用。如此一来,一张凳子的雏形就形成了。

  以上这些工序,一个人可以独自完成而不需要任何帮手。但最后绷上牛皮的环节,就需要团队合作了。

  绷牛皮是制作牛皮凳的最后重要环节。 陈耿 摄

  3月9日早上,电话联系林亚遵,得知他天还没亮就去集市上买回了一张水牛皮,准备完成最后的工序。记者赶到林家时,只见林亚遵夫妇和另外7位男男女女,有的生火烧水,有的切割牛皮,有的用塑料包装带将牛皮固定到凳子框架上方,忙得不亦乐乎!

  前来帮忙的村民中,72岁的林永深和71岁的韩亚齐都是做牛皮凳的能手,不过他们看上去都比实际年龄小,记者禁不住感慨当地水土养人。

  根据现场观察和主人讲解,切割牛皮的大小以口径较大的那个圆木框为准,这样放置到上方时,才能有下垂并下拉的余地;牛皮边缘,还要用凿子,每隔三四厘米凿下一个破口;放到凳面位置后,用宽边的包装带(一般用粗藤的皮,但在大量制作时数量不足)穿过破口,下拉、绷紧,并绑定到下方的木框上。

  然后,倒持牛皮凳,浸泡到热水滚沸的锅中,稍稍摆动约10秒钟后捞起,再用菜刀或匕首,毫不费力就将表皮和牛毛悉数刮除。

  这些半成品放在太阳底下晒上三四天,牛皮就会完全变干成型,此时,在凳面下方2厘米的牛皮上,每隔六七厘米钻一圆孔,再用整根的细藤条交叉穿过,固定凳面,也美化了凳子,最后将那些之前绷牛皮的包装带或宽边藤条移除,留下的那些洞洞,好比报纸版面上的花边,倒起着装饰作用。

    至此,牛皮凳算是大功告成了。如果不是急着使用或出货,黎族人会先在厨房再熏上十天半个月,做最后的防腐和防虫处理。(来源:海南日报 记者:陈耿 通讯员 林理新 时间:2016-03-30)

 
主管单位:昌江县黎族自治县组织部   Copyright 2015 All Reserved   ICP号:琼ICP备15001852号-1
地址:海南省昌江县石碌镇昌江大道县政府办公大楼 邮箱:cjdjw@163.com — 海南信息岛技术支持 —
琼公网安备46902602000104